滴滴发布无人驾驶概念车DiDiNEURON车内置机械臂可实现提行李、递水等服务
滴滴发布无人驾驶概念车DiDiNEURON车内置机械臂可实现提行李、递水等服务
蓝鲸TMT频道4月13日讯,今日,滴滴自动驾驶发布Robotaxi概念车:DiDi NEURON,还公布了在技术、硬件、量产以及新业务探索方面的进展。首款量产车型计划于2025年接入滴滴新能源汽车企业络,实现全天候、规模化的混合派单。
在空间上,DiDi NEURON去掉驾驶位,限度释放了乘坐空间。车内大屏交互系统有会议、游戏、街景介绍、氛围选择等功能,将出行过程与丰富的场景结合。
在功能方面,Neuron内置了车内机械臂,可以为用户提供提行李、递水、叫醒等服务。车内搭载大屏交互系统,设计了会议、游戏、音、街景介绍、氛围选择等模式。车外创新性用智能交互五联屏代替了传统车灯,能更为直观、便捷的地显示车辆转弯、到达、充电等状态。
在车辆硬件方面,全车设置了21个相机、14个雷达,模块化、易插拔的结构设计也便于车辆的维修保养,提升了车辆运维效率。动力系统方面,通过将轮毂电宇通新能源约车结合,四个轮胎能够灵活转向,能实现更小半径转弯、斜向行驶等功车牌新能源约车常见的狭窄道路的掉头、错车场景。
滴滴自动驾驶COO孟醒表示,自2020年6月,郑州新能源汽车联汽车规模化载人示范应用启动,滴滴首次面向公众开放服务至今,滴滴自动驾驶已开放运营超1000天,实现了学校门口、地摊、夜市等复杂城市场景。据介绍,今年起滴滴自动驾驶已在上海嘉定提供24小时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据悉,今年年初,滴滴自动驾驶在国内率先推出了24小时无间断自动驾驶服务。着眼于恒大新能源约车运营场景,滴滴自动驾驶打造了k21自动驾驶自动运维中心--慧桔港,能自动化满足车辆在运营过程中的需求,自动出车、接单、回港,机器人还可智能化地对车辆进行冲洗、充电、检测、维修、保养,停放等,全流程自动化率已达%。
此外,孟醒还首次发布了两款自动驾驶核心硬件-k22北曜Beta激光雷达和三域融合计算平台Orca虎鲸。滴滴北曜Beta,是国内k212K像级高精度激光雷达,拥有每秒300万高点频、超2线°的超大场角等性能特点。北曜Beta增加了可调节分辨率功能,支持常规模式、场角聚焦高清、局部高清、全局高清等四种模式,不仅200m外感知轮胎等低反射率物体清晰的轮廓,还可以根据场景需求自适应地调节局部区域或全局的分辨率,提升激光雷达在不同环境下的感知效果。
Orca虎鲸则是滴滴自动驾驶研发的行业k21量产化的三域融合计算平台,打造车载超级中央计算单元(上海 新能源),将智能驾驶域、智能新能源产业链联域三域融集成至一体。相比于上一代硬件,虎鲸计算平台成本下降%,整车空间体积减少%,核心元器件数量减少了%,线%。这也意味着自动驾驶车的后备箱能再多容纳一个20寸行李箱,与此同时,整车装配时的人效比提升7倍。
滴滴自动驾驶首次宣布已将L4级自动驾驶乘用车解决方案拓展至干线物流货运领域,并公布滴滴自动驾驶创新业务-k22滴滴自动驾驶货运KargoBot。据滴滴自动驾驶创新业务负责人韦峻青介绍,KargoBot自2021年开始持续推进干线货运的无人驾驶技术研发和针对大宗商品的商业化运营。创新性研发了混合无人化解决方案HDS(出租新能源汽车)。该方案由配备人类驾驶员搭载辅助驾驶方案的领航车辆,以及多辆L4级自动驾驶卡车构成,能大幅提升商业运营中各类长尾场景和复杂交互的处理能力。
据了解,目前KargoBot拥有超过100台自动驾驶卡车,已在天津和内蒙之间开始了常态化的试运营。截至今年3月,KargoBot累计物流收入已经突破了1亿元。活动现场还公布了KargoBot从天津到内蒙古全程10公里无接管的频,频中,KargoBot的卡车历经白天黑夜,通过积雪、结冰、修路路段以及国道、高速、收费站、匝道、隧道、城市厂区等环境,全程后排安全员仅虚握方向盘,不干预卡车驾驶。
相关文章
- 新能源车怎么样未来新能源
- 湖南组建省能源集团研究新能源电价与煤电脱钩
- 新能源汽车采用了哪些先进技术
- 新能源汽车维修是什么
- 山东新能源公司新能源股票龙头
- 上海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2万辆排名全球城市
- 上海国轩新能源有限公司
- 特斯拉新能源车报价
- 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
- 新能源充电桩新能源的发展
- 阳光电源子公司阳光新能源增资扩股
- 可能刚接触篮球的朋友会不认识他
- 入选的9家单位分别
- 上海新能源牌照新能源有哪些
- 北汽新能源汽车有哪些北汽新能源汽车车型推介
- 上海新能源汽车西安新能源
- 新能源汽车质量排名蔚来小鹏前五特斯拉比亚迪上榜-车家号-东风新能源发现车生活_汽车之家
- 新能源展厅设计展示环保与科技的完美结合展厅设计制造业生物疗
- 去年江苏新能源汽车销售额达1300亿元同比增加7
- 2022年新能源电动汽车前十名品牌十大新能源汽车排行榜